印尼藍碧海峽的水底世界 – Lembeh Strait 潛水篇 : 第一潛 與 第二潛

Lembeh Strait 有個很美麗的中文譯名, 叫作藍碧海峽. 根據同行的潛人所說, 這裡在很十多二十年前, 已是一個很有名的潛水地點, 不過卻是以歐美人仕為主, 而且來者非富則貴, 皆因當時要到此地亦非易事. 如今潛水活動變得平民化了, 就連來此地的交通亦方便多, 不過來此地潛水的, 仍然是西方人為主, 我們這次只在機場遇到數位香港人, 卻都不是到 Lembeh Strait 這邊, 而是留在 Manado 的 !

Lembeh Strait 是一個以 Muck Dive 聞名的潛水勝地, Muck 亦可以解作 "Muddy". Lembeh Strait 位於火山地帶, 所以海底除了有白沙外, 亦有黑沙, 加上這裡實則是一個海峽, 地理位置令海水中豐富的養分流經此地, 亦因為這種獨特的環境, 令很多特別的海洋生物得以在此生存 及 繁殖, 當中尤以隱藏在 muck 之中的細微生物為主, 所以這裡亦是 Macro 水底攝影者的天堂. 不過有利亦有弊, 講明了是 Muck, 水中能見度就比不起其他以 Coral 為主的 dive site 了, 有時混濁起來, 還真難用上我的傻瓜機去拍照呢 ~  

跟據 Resort 的安排, 我們一天可以作了 4 個下潛, 上午兩個, 下午一個, 以及 加錢自費的額外一個 (Evening or Night Dive). 

這一篇就讓我先介紹頭兩個 Dive 吧 ?! 

開始之先, 請容我在此說明, 我對海洋生物的認識不太多, 很多時看到都叫不出名字的, 所以請各位潛人幫忙及 多多指教呀 !  

 

 Dive 1 :

Location :  Makawide 1

Max Depth : 19.5m (Water Temp : 29)

 剛下潛不久, 便即見到了 Ribbon Eel 在迎接我們 !

 

不遠處則是 Nemo 們, 牠們的攻擊性要比以前見到的都強, 往往是敢作近身嚇退的.

 

這算不算是 Nudibranch ?! 還是另有學名的 ?!

 

剛開始還有點興奮, 但之後的幾個 dive 再見到牠們, 便已有點見怪不怪了 !

 

請問你看到魚在那裡嘛 ?!  

 

 Dive 2 :

Location : Jahir 2

Max Depth : 13.1 m (Water Temp : 29)

這一個 dive 很豐富, 可以見到很多海中生物, 因此之後同行潛友要求再潛一回 ~ 

單單是海星, 都見到不同顏色 及 外貌的了.  

 

這隻則是 Cuttlefish, 不過不是顏色特別的那種. 

 

不同的魚魚 … …

 

遠看似不似是一舊水中垃圾呀 ?!  其實是魚來的 !! 而且是 2 條不同的魚, 可惜我的相機很難將之拍得清晰, 如無記錯, dive guide 說相一這是 Hairy Frog Fish 來的 ~

 

 這是 Leaf Fish, 還要是兩條同處在一起的 !

 

這粒 Box Fish 真是 cute 爆呀 !!! 總愛收埋小尾巴的牠, 就如浮遊在水中的小黑盒.

 

說真的, 在此潛水, 若不是 dive guide 指示出來, 還真難看得到這隻 seahorse 呀 !

 

四處為家的寄居蟹 … …

 

美得不行的粉色 Nudibranch ~

 

石縫中的 Boxer Shrimps ! 不是一隻, 而是三數隻在一起, 不過還真難拍得好呢 !!  

25 thoughts on “印尼藍碧海峽的水底世界 – Lembeh Strait 潛水篇 : 第一潛 與 第二潛

    1. ~ 魚 ~ Post author

      還好還好, 只得凶樣子, 還未會攻擊人, 誰叫我衝入牠的範圍呢.
      我真的看到不少水中生物呀, 不過最愛還是水中那種無拘無束.

  1. 阿當

    第三張是NUDI 呀 !
     
    呢張我都睇唔清, 但如果真係HAIRY FORg fish 就好喇, 好多人去lembeh 都係為左睇佢 =D

    1. ~ 魚 ~ Post author

      係呀, 應該是了, 因為同潛的人拍出來的相, 比我的要好多了. 相機真係價錢跟效果成正比的.

    1. ~ 魚 ~ Post author

      冇發啦, 傻瓜機又冇外加閃光燈 (因此心思思想加個), 不過至少睇到係乜.
      呢度好多大大粒海星架.

  2. 阿當

    您試詆用支小電筒幫忙對焦, 每一張相都要開強制閃光燈, 應該會好 d ,
    不過都要等您明年的潛旅了 =p

Leave a Reply

%d bloggers like this: